北斗导航产业链深度研究:民品关注下游应用,军品关注技术优势
央财智库 | 北斗导航产业链深度研究:民品关注下游应用,军品关注技术优势
2022-04-16 17:38 来源: 掌门品质
原标题:央财智库 | 北斗导航产业链深度研究:民品关注下游应用,军品关注技术优势
北斗三号卫导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,开通全系统服务。我国北斗三号自 2009 年 11 月启动建设,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、试验卫星工程、最简系统、基本系 统、完整系统五个阶段。2020 年 7 月 29 日,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,第 55 颗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并正式入网。
北斗三号星上系统包含 3GEO 卫星、3 颗 IGSO 卫星、24 颗 MEO 卫星,核心器 部件国产化率 100%,实现自主可控。自 2017 年 11 月起我国用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 18 箭 30 星,建成 40 余个地面站,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。
北斗系统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据两大功能,向位于地表及其以上 1000 千米空间的 全球用户提供免费服务。具体包括:面向全球范围,30 颗北斗卫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 (RNSS)服务、3 颗 MEO 卫星提供全球短报文通信(GSMC)和国际搜救(SAR) 服 务;在中国及周边地区,提供星基增强(SBAS)、地基增强(GAS)、精密单点定位(PPP) 和区域短报文通信(RSMC)四种服务。
(一)横向对比:
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呈现“1+3”格局,
北斗三号发力在即
当前全球有四大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,呈现出“1+3”的格局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(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,即 GNSS)是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,包括全球 系统(4 家)、区域系统(2 家)和星基增强系统(6 家)等。而有能力为全球提供服务 的卫导系统仅有 4 家,呈现“1+3”格局,即“1”:美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(GPS), “3”:俄罗斯“格罗纳斯”系统(GLONASS)、欧洲“伽利略”系统(GALILEO)和中 国的北斗系统(BDS)。
1.如今的北斗:
兼具优秀的稳定性和较好的技术指标,
已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
四大全球性导航卫星系统由于其建成时间,技术水平等差异,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 点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,北斗系统具备一定优势:
在功能上来看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通导一体化设计,可以实现通信 加导航双功能的结合,拥有 GPS 没有的短报文能力,北斗机载设备能实现飞机位置的短 信报告。
从技术指标上来看,北斗在亚太地区精度北斗更胜一筹。四大系统的理论定位精度 相差无几,都可提供可用的导航定位服务,但北斗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精度极具竞争力。另外,因为我国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,可使得北斗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,并有能力提供 高精度服务。
经过测试评估,广域米级、分米级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水平分别小于 2m、0.5m, 垂直分别小于 3m、1m;区域厘米级实时差分精度达到水平小于 5cm,垂直小于 10cm;后处理毫米级精密定位精度,水平小于 1mm,垂直小于 10mm。
截止 2020 年底,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(北斗定位 2.0 版)的发布,可将民用手机的定位精度提高到 1.2 米, 大众消费级车辆导航等也可享受高精度定位服务。相比较而言,在国内 GPS 仅能提供民 用精度的导航定位数据,无法提供高精度服务。
在设计上,北斗系统采用了三种轨道的混合星座设计、采用独立的双向时间同步观 测体制、支持星间链路观测。
由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拥有中圆地球轨道、地 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混合卫星星座,相比只有单一轨道的其他星座,北斗 设备有更强的适用性,可满足复杂情况下的定位和短报文需求。